新闻
-
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中药生发片:中西结合双管齐下...
近年来,脱发问题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一大健康难题。无论是因压力、作息不规律还是遗传因素导致的头发稀疏、早白甚至全秃,消费者对安全、高效的生发解决方案需求愈发迫切。在此背景下,深耕脱发领域22年的达霏欣...
商业
-
民间资本融入抗癌、抗新冠药研发,促进民生福祉
近日,位于广东惠州的台湾韦泰公司拟投资治疗癌症和新冠肺炎BA2.4.5的药物研发中心及药厂项目正式启动。 投资治疗癌症和新冠肺炎BA2.4.5的药物研发中心及药厂项目的韦泰公司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
-
国家发改委: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 鼓励灵活就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开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在卫生健康、教育等领域培育新业态,实施灵活就业激励计划,降低灵活就业门槛,鼓励创新创业。 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
-
部分实体书店在外卖平台上线 买书几十分钟内可送达
打开手机里的外卖平台App,搜索想找的书店,把想买的书加进“购物车”结算,几十分钟后,外卖小哥就会把书送到顾客手里。 疫情之下,实体书店面临着众多困难,但改变正在发生。近日,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
区块链
-
5G与人工智能联合赋能 智迅链演绎区块链技术无限可能
作为当前最受关注的三大前沿技术,5G、人工智能、区块链无不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目前,5G和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商业应用不断落地,区块链技术也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各种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巨大的市场...
-
广东省首个区块链融资担保项目落地
近日,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粤财控股”)首期区块链+供应链融资担保业务“粤链通”成功落地,这是广东省首个区块链融资担保项目,也是粤财控股与蚂蚁金服共建区块链实验室的首个落地成果。3月20日,在粤...
-
全球首个对标白银公有链生态BTR正式上线开启空投!
全球首个对标白银公有链生态BTR(比特白银),将在UTC:2020年2月29日正式上线。并在BTC链619,536区块高度时获取比特币UTXO快照,对全网比特币持币地址进行1比1空投和赠送SID权限。BTR主链上线后,用户只需把在UT...
央行:正在研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
发布时间:2021/10/23 财经 浏览:245
在10月21日晚举办的2021金融街论坛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上,央行行长易纲在视频发言中表示,央行正在研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强化能源总体的供应能力。
认定系统重要性机构并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有助于抓住重点,更好促进金融体系整体稳定。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央行始终把握以下三方面思路:
一是平稳过渡,维护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附加监管方面,央行既做到了与国际接轨,也充分考虑了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总体来看,19家银行的覆盖面总体合适,附加监管指标要求总体适当,比如资本充足率方面,目前19家银行均已满足了监管要求。同时,央行还对不同组别的银行设置差异化、阶梯式的监管指标,并设置1年多的过渡期。这些安排既可以有效促使银行做好资本规划,增强抗风险能力,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资本补充压力,有助于避免信贷紧缩效应,有助于维护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二是统筹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稳健的银行体系离不开稳定的货币政策环境。过去几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力度很大,对于化解信贷周期风险起到了很大作用。其中,银行收入的稳定增长为不良贷款核销提供了有力支撑。现阶段,利息收入在我国银行业收入中仍占有较大比重,保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利差水平处于合理区间,有利于促进银行体系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增长服务,也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银行可以用这些收入,一方面补充资本金,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核销不良资产,同时还尽量地降低贷款成本,为实体经济做好金融服务。
三是继续坚持金融分业经营的基本格局。过于复杂的金融业务和产品设计会干扰风险定价并加速风险传染,我国金融业坚持分业经营,混业程度和业务复杂性相对较低,经营总体稳健。未来,央行将继续坚持分业经营的基本格局,强化风险隔离体制机制建设,维护金融系统稳定运行。
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是未来一段时期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可发挥巨大作用。央行一直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相关工作。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约14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6%。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1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5%。
易纲说,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具体实践,为更好地引导市场资金支持绿色发展,央行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绿色分类标准。今年,央行牵头修订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近期,计划与欧盟有关部门共同发布《中欧绿色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促进绿色资金跨境流动。同时,央行作为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在国际组织层面积极推动各国的分类标准更加协调一致。
二是加强气候信息披露。近期,央行结合有关国际经验和共同标准,制定发布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指导金融机构披露碳排放等信息。
三是管理气候相关的转型风险。央行正在组织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金融机构也应积极通过环境风险分析主动评估和管理相关风险。
四是完善碳排放定价机制。目前我国全国性的碳市场已经开始运行。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有利于最大化碳排放价格的激励约束。金融机构可开展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易纲表示,今后,央行将继续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政策框架,维护好金融稳定,也期待中外系统重要性银行能够共同建立气候友好的愿景目标,带动更多的市场资金支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