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十亿善款,三十二年坚守:振东制药公益“长城”这样建成
如果说慈善事业是企业责任感的一个缩影。那么振东制药的慈善“侧写”便是大爱无疆。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自太行山深处诞生,稳扎稳打、守正创新,跻身中国药企中流砥柱行列。引导旗下公益扶贫办凝聚共识、加强合作...
商业
-
民间资本融入抗癌、抗新冠药研发,促进民生福祉
近日,位于广东惠州的台湾韦泰公司拟投资治疗癌症和新冠肺炎BA2.4.5的药物研发中心及药厂项目正式启动。 投资治疗癌症和新冠肺炎BA2.4.5的药物研发中心及药厂项目的韦泰公司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
-
国家发改委: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 鼓励灵活就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开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在卫生健康、教育等领域培育新业态,实施灵活就业激励计划,降低灵活就业门槛,鼓励创新创业。 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
-
部分实体书店在外卖平台上线 买书几十分钟内可送达
打开手机里的外卖平台App,搜索想找的书店,把想买的书加进“购物车”结算,几十分钟后,外卖小哥就会把书送到顾客手里。 疫情之下,实体书店面临着众多困难,但改变正在发生。近日,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
区块链
-
5G与人工智能联合赋能 智迅链演绎区块链技术无限可能
作为当前最受关注的三大前沿技术,5G、人工智能、区块链无不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目前,5G和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商业应用不断落地,区块链技术也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各种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巨大的市场...
-
广东省首个区块链融资担保项目落地
近日,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粤财控股”)首期区块链+供应链融资担保业务“粤链通”成功落地,这是广东省首个区块链融资担保项目,也是粤财控股与蚂蚁金服共建区块链实验室的首个落地成果。3月20日,在粤...
-
全球首个对标白银公有链生态BTR正式上线开启空投!
全球首个对标白银公有链生态BTR(比特白银),将在UTC:2020年2月29日正式上线。并在BTC链619,536区块高度时获取比特币UTXO快照,对全网比特币持币地址进行1比1空投和赠送SID权限。BTR主链上线后,用户只需把在UT...
“躺着赚钱”遭质疑 南极人开年“难难难”?
发布时间:2021/01/15 财经 浏览:261
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作者:吕华
开年两周三次跌停,南极电商太“难”了。
1月12日晚间,南极电商针对此前“体外循环造假疑云”发布了澄清公告,称公司所有数据都截取自电商平台官方数据,真实、可靠、可溯源。同时还发布回购进展公告,称公司累计回购公司部分股份3560.1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1.45%,成交金额约3.48亿人民币。
受两则公告影响,1月13日,南极电商在继2021年开年以来连续出现3个跌停板之后,盘中涨超7%,涨幅随后回落维持在3%左右,最终以2.28%涨幅、9.44元/股收盘。
短期来看,公告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但随后网友便提出质疑“南极电商存在自相矛盾和澄而不清的情形”。
迟迟突破不了10元的股价,能否恢复辉煌时期的23.81元/股,希望仍然渺茫。
开年两周、三次跌停
2021年的开年之路,南极电商行走得并不顺利。
1月12日,南极电商开盘继续走低,随后砸至跌停板,收盘以跌停价9.23元/股报收,收盘市值仅为227亿元,与公司最高峰时接近600亿元市值相比,跌幅超60%,市值已蒸发37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2021开年以来,南极电商股价的第3次跌停。此前,1月4日、5日南极电商股价出现连续两天跌停。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南极电商从2020年7月开始,股价便开始一路下行。据业内人士分析,南极电商股价下跌的背后,原因有两点:一是卷入的财务造假风波,二是轻资产的商业模式受到争议。
此前,一份券商研报以XX电商举例,提出了体外循环造假的6大疑点,分别为净利润非常高而无明显壁垒、无明显的竞争对手、非常轻资产的运营模式、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经营规模翻倍增长,员工数量反而下降,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重叠。对此,网友纷纷开始猜测:该xx电商为南极电商。与此同时,南极电商的股价也开始一蹶不振。
对此,12日晚间,南极电商连夜发布两则公告回应质疑,称公司所有数据都截取自电商平台官方数据,真实、可靠、可溯源。就13日一天的数据来看,公告暂时将持续走低的股价救回了一城,但迟迟突破不了10元的股价,与恢复辉煌时期的23.81元/股相比,仍然是云泥之别。
不生产不销售,躺着赚钱身家145亿
在业内,南极电商有一个响亮的外号:“吊牌之王”。即剥离生产端和销售端,不生产也不销售,只卖牌子。
2008年金融危机,很多企业都遭受了灭顶之灾,南极人创始人张玉祥发现自产自销的商业模式风险太高,赚的钱也太少,深思熟虑之下,张玉祥卖掉了跟随自己数十年的工厂,砍掉了所有生产线,彻底走上了品牌授权的商业模式。
而在12日晚间的澄清公告中,南极电商官方也明确承认:公司现有的主要盈利来自于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品牌服务业务包含南极电商为授权生产商提供品牌授权、供应链服务等综合服务。
这一商业模式的特点是毛利润高。根据南极电商历年来的年报披露,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收入从2015-2019年先后为2.7亿元、4.6亿元、6.2亿元、8.9亿元、12.4亿元。12日晚的澄清公告中,官方给出的品牌授权的毛利润更是达到了85%。董事长张玉祥和妻子也以145亿元身家登上《2020胡润百富榜》,因此被网友戏称为“最会躺着赚钱的人”。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与张玉祥相关联的企业数量已达到75家,其中对外投资20家,在外任职55家。截止2019年年底,南极电商合作供应商总数为 1113 家,合作经销商总数为 4513家,授权店铺 5800 家。
企查查知产信息显示,当前在南极电商相关企业集团中,共有知产2208条,其中商标信息1742条,包含“南极人”“南极优选”等多个知名IP。
打开电商平台搜索“南极人”就会发现,从保暖内衣到鞋包,从干衣机到热水袋,万物皆可南极人。
质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前脚官方刚刚发布澄清公告,后脚就有股东不买账了。
在尺度APP的股东群里,某散户认为南极电商存在“自相矛盾”和“澄而不清”的情形,该散户认为,前期的质疑,质疑的是净利润数据,而官方回应的却是毛利润数据,明显答非所问;另外,该散户认为,针对疑点四“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占比重较高”,官方只是说明数据可控并且占比逐年下降,却并未对“比重高”的具体原因做出详细解释。
除却财务造假风波和轻资产的商业模式方面的质疑,“卖吊牌”、“吊牌货”、“贴牌货”也是南极电商一直以来撕不掉的不良标签。在很多消费者看来,“不生产、不销售、只卖品牌”相当于消费者所网购的产品只有吊牌是真的,至于产品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根据此前南方周末的报道,南极电商的经销商向授权厂家进货无需总部协调,只需同授权工厂签订名义上的合同,就能以工厂的名义购买南极人商标,随后自己去批发市场采购货品,挂上吊牌再销售。
近年来,南极电商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被相关部门屡次点名。记者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搜索关键词“南极人”,发现相关投诉已达170条,其中不乏对“充电热水袋用不到一个月着火冒烟”、“运动鞋穿两个月开始破洞”等各式各样的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
如今,南极电商股价持续下行,能够拯救它的不是模棱两可的澄清,而是这些质疑的真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