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恢复,应对全球供需错配影响——货币政策下一步该如何发力

新闻

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中药生发片:中西结合双管齐下,攻克脱发难题 振东制药达霏欣推出中药生发片:中西结合双管齐下...

近年来,脱发问题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一大健康难题。无论是因压力、作息不规律还是遗传因素导致的头发稀...

商业

从连花清瘟的科研数据 管窥其抗甲流疗效 从连花清瘟的科研数据 管窥其抗甲流疗效

创新中药连花清瘟自“非典”研发以来,系统地开展了多项规范、严谨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围绕甲流等不同...

  • 民间资本融入抗癌、抗新冠药研发,促进民生福祉

    近日,位于广东惠州的台湾韦泰公司拟投资治疗癌症和新冠肺炎BA2.4.5的药物研发中心及药厂项目正式启动。 投资治疗癌症和新冠肺炎BA2.4.5的药物研发中心及药厂项目的韦泰公司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

  • 国家发改委: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 鼓励灵活就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开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在卫生健康、教育等领域培育新业态,实施灵活就业激励计划,降低灵活就业门槛,鼓励创新创业。 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

  • 部分实体书店在外卖平台上线 买书几十分钟内可送达

    打开手机里的外卖平台App,搜索想找的书店,把想买的书加进“购物车”结算,几十分钟后,外卖小哥就会把书送到顾客手里。 疫情之下,实体书店面临着众多困难,但改变正在发生。近日,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

区块链

启动元宇宙全球招聘 METAFX交易所打造全球级外汇交易所 启动元宇宙全球招聘 METAFX交易所打造全球级外汇交...

2022年4月1日,METAFX元宇宙外汇交易所正式启动全球战略,同步上线元宇宙招聘大厅,此次活动在上海进行...

  • 5G与人工智能联合赋能 智迅链演绎区块链技术无限可能

    作为当前最受关注的三大前沿技术,5G、人工智能、区块链无不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目前,5G和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商业应用不断落地,区块链技术也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各种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巨大的市场...

  • 广东省首个区块链融资担保项目落地

    近日,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粤财控股”)首期区块链+供应链融资担保业务“粤链通”成功落地,这是广东省首个区块链融资担保项目,也是粤财控股与蚂蚁金服共建区块链实验室的首个落地成果。3月20日,在粤...

  • 全球首个对标白银公有链生态BTR正式上线开启空投!

    全球首个对标白银公有链生态BTR(比特白银),将在UTC:2020年2月29日正式上线。并在BTC链619,536区块高度时获取比特币UTXO快照,对全网比特币持币地址进行1比1空投和赠送SID权限。BTR主链上线后,用户只需把在UT...

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恢复,应对全球供需错配影响——货币政策下一步该如何发力

发布时间:2021/08/23 财经 浏览:273

 

在上半年“成绩单”出炉后,货币政策接下来怎么走,围绕哪些重点发力,这是近一段时间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出了下一步货币政策发力的关键点。

确保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在上半年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的背景下,有人担忧,下半年利率是否还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企业贷款利率还有下行空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在二季度MLF利率和1年期LPR报价保持不变的背景下,主要贷款利率能够有所下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二季度货币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边际资金成本下降;二是金融监管部门督促银行将政策红利传导至实体经济。

统计显示,今年前6个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7%,较上年同期下降0.07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下降0.08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企业贷款利率降幅更大。前6个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3%,较上年同期下降0.16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下降0.09个百分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报告认为,从宏观上看,我国利率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为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利率环境。与国际相比较,目前我国利率水平虽比主要发达经济体略高一些,但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相对较低。从向企业发放贷款的实际利率水平看,中美两国主要商业银行基本相当。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美国四家主要商业银行(花旗、美银、富国、摩根大通)贷款平均利率约为4.03%;我国四家主要商业银行(工、农、中、建)贷款平均利率约为4.04%。

下一步,央行在报告中表示,将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持续释放LPR改革潜力,畅通贷款利率传导渠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巩固好前期贷款利率下行成果。同时,优化存款利率监管,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基本稳定,并督促银行将政策红利传导至实体经济,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确保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具体来看,王青预计,7月央行全面降准后,直接为银行节约资金成本约130亿元,在此背景下,受到银行资金成本下降的累积效应影响,1年期LPR报价仍有小幅下调的可能,进而带动企业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变动

央行在报告中再次以专栏的形式讨论了货币与通胀的关系问题。这是继一季度以来,央行年内再度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重点谈论通胀问题,回应市场关切。

此前,央行已多次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阐述通胀与货币的关系,分析通胀产生的原因。如《200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专栏形式谈及“物价与货币政策”;《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专栏形式讨论“通货膨胀与货币”等。

最新数据显示,7月我国PPI同比增速达9%,PPI与CPI“剪刀差”达到8个百分点,为有数据以来的新高,这引发了市场对通胀的担忧。为回应市场关切,央行在报告中强调,PPI虽然阶段性走高,但总的看通胀压力可控,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我国PPI走高大概率是阶段性的,短期内可能维持相对高位,随着基数效应消退和全球生产供给恢复,未来PPI有望趋于回落。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罗云峰指出,央行在报告中通过分析此轮全球通胀产生的原因,意在强调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速自去年5月起就领先其他大型经济体逐步回归正常,不具备推升物价的货币条件,因此我国通胀压力整体可控。今年6月末我国M2增速为8.6%,与疫情前基本相当,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从宏观上稳住了物价。

“全球供需错配仍然存在,通胀上升会否持续尚待观察。”报告指出,疫情期间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流动性极度充裕,货币大幅增长,同时全球经济复苏表现出需求回暖阶段性快于供给恢复,芯片持续短缺、运费屡创新高,给大宗商品和耐用品价格带来较大上涨压力,全球通胀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实,但通胀会否持续下去还有较大分歧,需密切关注。

坚持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关注美联储接下来可能提前缩减量化宽松和加息,在此背景下,未来我国货币政策走向如何?

王青认为,央行在报告中强调,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这意味着下半年即使美联储启动“收水”,也不会带动国内货币政策随之收紧。在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背景下,考虑到国内外经济、物价形势存在较大差异,国内货币政策将突出自主性。

央行在报告中强调,将统筹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前瞻性、有效性,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继续聚焦支持实体经济,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这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不会大幅收紧,也不会走向“大水漫灌”。王青认为,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中性基调,并非转向全面宽松。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降准属于常规流动性操作。降准的同时不降息,意味着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中性基调。

“货币政策保持自主性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王青强调。202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态势。对此,央行在报告中指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国际收支状况及国内外外汇市场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合理反映了外汇市场供求变化,发挥了调节国际收支和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作用,促进了内外部均衡,扩大了我国自主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空间。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也将是常态,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

下一步,央行在报告中强调,要继续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合理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通过多种方式合理引导预期,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