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还在纠结“剪刀手”?这些个人信息泄露也应注意

新闻

飞利浦水健康新品发布会现场直击:首创冰热一体、首创新污染过滤技术之后,飞利浦水健康牵头制定净水行业新团标 飞利浦水健康新品发布会现场直击:首创冰热一体、...

2025年4月10日,飞利浦水健康在广州举办「制冰黑科技 净化新升级」全球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行业首款能...

  • @全体毕业生,这4万份打包胶带为你送上毕业祝福!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商业

从连花清瘟的科研数据 管窥其抗甲流疗效 从连花清瘟的科研数据 管窥其抗甲流疗效

创新中药连花清瘟自“非典”研发以来,系统地开展了多项规范、严谨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围绕甲流等不同...

  • 民间资本融入抗癌、抗新冠药研发,促进民生福祉

    近日,位于广东惠州的台湾韦泰公司拟投资治疗癌症和新冠肺炎BA2.4.5的药物研发中心及药厂项目正式启动。 投资治疗癌症和新冠肺炎BA2.4.5的药物研发中心及药厂项目的韦泰公司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

  • 国家发改委: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 鼓励灵活就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开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在卫生健康、教育等领域培育新业态,实施灵活就业激励计划,降低灵活就业门槛,鼓励创新创业。 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

  • 部分实体书店在外卖平台上线 买书几十分钟内可送达

    打开手机里的外卖平台App,搜索想找的书店,把想买的书加进“购物车”结算,几十分钟后,外卖小哥就会把书送到顾客手里。 疫情之下,实体书店面临着众多困难,但改变正在发生。近日,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

区块链

启动元宇宙全球招聘 METAFX交易所打造全球级外汇交易所 启动元宇宙全球招聘 METAFX交易所打造全球级外汇交...

2022年4月1日,METAFX元宇宙外汇交易所正式启动全球战略,同步上线元宇宙招聘大厅,此次活动在上海进行...

  • 5G与人工智能联合赋能 智迅链演绎区块链技术无限可能

    作为当前最受关注的三大前沿技术,5G、人工智能、区块链无不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目前,5G和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商业应用不断落地,区块链技术也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各种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巨大的市场...

  • 广东省首个区块链融资担保项目落地

    近日,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粤财控股”)首期区块链+供应链融资担保业务“粤链通”成功落地,这是广东省首个区块链融资担保项目,也是粤财控股与蚂蚁金服共建区块链实验室的首个落地成果。3月20日,在粤...

  • 全球首个对标白银公有链生态BTR正式上线开启空投!

    全球首个对标白银公有链生态BTR(比特白银),将在UTC:2020年2月29日正式上线。并在BTC链619,536区块高度时获取比特币UTXO快照,对全网比特币持币地址进行1比1空投和赠送SID权限。BTR主链上线后,用户只需把在UT...

还在纠结“剪刀手”?这些个人信息泄露也应注意

发布时间:2019/09/17 新闻 浏览:545

“拍照比‘剪刀手’,有可能会让不法分子获取你的指纹信息。”近日有媒体报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被拍照人的指纹等生物特征信息可能被窃取。
相关报道引发社会关注,有网友对自己的生物特征信息安全感到担忧,也有网友比较淡定。专家表示,目前无需对此感到焦虑,但也应注意生物特征信息的保护。
  除了指纹,这些个人信息也可能通过照片泄露
一张照片究竟可以泄露多少个人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指纹、虹膜、位置等信息都可能被人为获取。
在15日举行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海地区活动上,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专委会副主任张威表示,拍摄者和被拍摄者距离在1.5米范围内,当被拍摄者比出“剪刀手”时,其指纹信息可通过照片100%提取还原。
“不需要专业照相机,只要用当前流行的智能手机拍摄的照片质量,就能用以提取和还原指纹信息。”张威说,当下一些智能手机不仅具备更高级的光学变焦能力,还兼具AI画质增强技术,如果将拍摄焦点对准“剪刀手”,还能刻画出指纹细节。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副教授何玉青认为,除指纹信息外,被拍摄者的虹膜信息也可能成为不法分子在照片中的提取对象。她还举了一个摄影界的经典案例:1985年,美国摄影家史蒂夫·麦凯瑞拍摄的一张“阿富汗少女”照登上《国家地理》杂志封面,十多年后,为了找寻当年的那个神秘少女,通过提取比对当时照片中阿富汗少女的虹膜信息,麦凯瑞竟成功找到了当事人。
“那是30多年前的相机拍摄的照片,已经能够清楚分离出虹膜信息了,以现在摄影器材的能力,想要获取某个人的虹膜信息并非难事。”何玉青说。
除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外,手机拍摄的照片还可能泄露拍摄者的地理位置信息。记者用手机随机拍摄了一张照片,通过微信将照片原图传给网络安全工程师。不一会儿,对方就给记者发来精确经纬度信息。经查询,该经纬度坐标即为记者照片拍摄地的地理坐标。
相比“剪刀手”,丢手机的安全风险其实更大
有安全专家指出,通过照片提取还原指纹等生物特征信息是完全可能的,但存在一定技术门槛,并非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相比之下,用户遗失手机所导致的安全风险会更大。
“目前用户在手机上进行的指纹验证操作都是在手机设备内处理的。”腾讯安全玄武实验室负责人于旸告诉记者,即使攻击者获得了用户指纹,还必须拿到用户的手机才能实现账户盗刷。同时,如果手机被不法分子获取,那么即使没有从照片中取得的指纹信息,技术上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解锁手机。
于旸表示,目前手机的指纹验证体系和移动支付体系的安全设计,基本可以确保不法分子在不获取用户手机的情况下,很难通过单一伪造指纹的方式盗刷移动支付账户。
“相较于拍照比‘剪刀手’,用户遗失手机的安全风险会更大。”在于旸团队的研究成果中,早已实现利用手机表面残留指纹痕迹来提取指纹信息以解锁手机的技术能力。但他同时表示,不论通过何种方式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都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和经济成本,因此普通人无需对此感到焦虑。
此外,专家认为,利用一些手机软件对图片进行在线处理的安全隐患同样值得关注。张威说,一些用户在使用修图软件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将个人照片原图上传到了相应服务器中,如果这些被服务器存储的照片发生泄露,上述个人信息也存在被滥用的风险。
生物特征信息保护也应重视
专家表示,虽然目前无需对“剪刀手”会泄露指纹信息感到恐慌,但生物特征信息保护也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记者发现,当前国内对于生物特征信息保护尚未建立完整统一的标准,部分安全规范以推荐性标准的形式存在,对企业和行业不具备强制约束力。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认为,层出不穷的新兴技术正不断改变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在提供娱乐和生活便利的同时,有关方面要留意新技术背后可能存在的法律与安全风险。他建议,有关部门可加强对此类问题的调研,明确相应的行业监管方,建立新兴网络安全威胁的跟踪和应对机制。
于旸建议,鉴于当前使用生物特征信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监管部门可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规范行业和企业的相关行为,在安全与便利之间寻求平衡点。
“对于特定行业的工作人员,应尽量避免在社交平台上传自己的正面清晰照。”何玉青建议相关用户,在拍照时可借助墨镜等工具对关键生物特征信息进行遮挡,避免因照片泄露相关信息。
同时专家还提示,除照片外,用户在进行视频、音频内容的格式转换和剪辑处理时,要尽量避免使用互联网上提供的免费在线工具,以防人脸、声纹等重要生物特征信息泄露。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