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十亿善款,三十二年坚守:振东制药公益“长城”这样建成
如果说慈善事业是企业责任感的一个缩影。那么振东制药的慈善“侧写”便是大爱无疆。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自太行山深处诞生,稳扎稳打、守正创新,跻身中国药企中流砥柱行列。引导旗下公益扶贫办凝聚共识、加强合作...
商业
-
民间资本融入抗癌、抗新冠药研发,促进民生福祉
近日,位于广东惠州的台湾韦泰公司拟投资治疗癌症和新冠肺炎BA2.4.5的药物研发中心及药厂项目正式启动。 投资治疗癌症和新冠肺炎BA2.4.5的药物研发中心及药厂项目的韦泰公司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
-
国家发改委: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 鼓励灵活就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开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在卫生健康、教育等领域培育新业态,实施灵活就业激励计划,降低灵活就业门槛,鼓励创新创业。 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
-
部分实体书店在外卖平台上线 买书几十分钟内可送达
打开手机里的外卖平台App,搜索想找的书店,把想买的书加进“购物车”结算,几十分钟后,外卖小哥就会把书送到顾客手里。 疫情之下,实体书店面临着众多困难,但改变正在发生。近日,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
区块链
-
5G与人工智能联合赋能 智迅链演绎区块链技术无限可能
作为当前最受关注的三大前沿技术,5G、人工智能、区块链无不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目前,5G和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商业应用不断落地,区块链技术也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各种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巨大的市场...
-
广东省首个区块链融资担保项目落地
近日,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粤财控股”)首期区块链+供应链融资担保业务“粤链通”成功落地,这是广东省首个区块链融资担保项目,也是粤财控股与蚂蚁金服共建区块链实验室的首个落地成果。3月20日,在粤...
-
全球首个对标白银公有链生态BTR正式上线开启空投!
全球首个对标白银公有链生态BTR(比特白银),将在UTC:2020年2月29日正式上线。并在BTC链619,536区块高度时获取比特币UTXO快照,对全网比特币持币地址进行1比1空投和赠送SID权限。BTR主链上线后,用户只需把在UT...
严监管态势持续 筑牢上市公司质量根基
发布时间:2021/02/10 新闻 浏览:302
去年至今,多监管部门相继释放强烈信号,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信披违法违规等问题从重从快查处,行政处罚力度加大。证监会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共办理案件740起,同比增长34%。而据同花顺统计,截至2月9日,年初至今已有101家上市公司受到违规处罚,相比去年同期大增超50%。业内人士指出,惩戒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严肃市场纪律有助于引导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维护市场秩序并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开年百家上市公司受违规处罚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的“严监管”态势明显。证监会2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证监会共办理案件740起,同比增长34%;全年向公安机关移送及通报案件线索116件,同比增长一倍,打击力度持续强化。
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2月9日,年初至今共有101家上市公司受到违规处罚,相比去年同期的67家大增超50%。在这101家上市公司中,8家受上交所处罚,25家受深交所处罚,而受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处罚的上市公司合计有58家。从处罚原因来看,以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等为主,此外,还有业绩预测结果不准确或不及时等原因。
此外,还有天海防务、广州浪奇、北京文化等8家上市公司遭证监会立案调查,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家,涉及的被调查人包括公司,公司实控人以及公司控股股东等。其中共有5家上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规,2家涉嫌违反证券期货法律法规,还有1家涉嫌内部交易。
从上述统计数据以及日前证监会、上交所发布的典型违法案例以及纪律处分案例来看,严打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信披违规成为从去年沿袭至今的工作重点。
1月29日,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发布《2020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康得新、康美药业、獐子岛、东方金钰等6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以及辅仁药业、凯迪生态等5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均包括其中。2月5日,上交所发布2020年度上市公司监管十大纪律处分案例,包括财务造假、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零容忍”案件,以及“三高类”重组、年报监管、退市监管等重点监管事项,共涉及信息披露、规范运作、董监高履职、中介执业等多个方面。涉及上市公司包括*ST富控、长园集团、*ST鹏起、梅雁吉祥等。
“财务造假案发领域增多,系统性、规模化特征明显,财务舞弊与其他违法行为相互交织。”在2020年违法违规案件办理情况的发布会上,证监会表示,财务造假案发领域延伸,造假动机复杂,造假手法更加隐蔽,此外,财务造假还与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违法行为相互交织。
上市公司监管机制体系不断完善
实际上,从去年至今,监管已不断释放针对上市公司的强监管信号。
2月5日,证监会发布《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关于申请首发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内容包括加强拟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监管,防范“影子股东”违法违规“造富”,重点约束股权代持、临近上市前突击入股等。2月1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南第2号——常见问题的信息披露和核查要求自查表》,主要包括科创板发行上市条件的相关问题以及常见信息披露和核查问题。
对于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监督处理也进一步加强。上交所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上交所共发出公开谴责43份,同比增长7.5%;公开认定47人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董监高),同比增长88%。纪律处分与监管关注共涉及上市公司132家,同比增长20%;处理董监高556人次,同比增长4.32%;处理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90人次,同比增长26.76%。
“注册制改革以及对投资者的保护,都是建立在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之下。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是注册制改革的配套制度要求,也是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严打财务造假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最根本的保证。因而,打击财务造假、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可以说是中国资本市场下一个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
“新证券法和刑法修正案极大地提高了证券违法犯罪成本,有利于对财务造假的打击和威慑。”董登新表示,杜绝财务造假、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退市制度的功效也会大幅提升。一些没有主业的空壳公司,以及长期微利或亏损的僵尸企业将会迎来退市。“这是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对于其优胜劣汰功能的正常发挥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为保护投资者权益。”